五一劳动节文章;在游古月崖
五一劳动节文章;在游古月崖
五一出游。论坛上得知83这次要去的是古月崖。光听名字,就觉得很美。想来,必定是缠绕一种清幽远古气息的山崖,如月幽然。其实,它的名字确切说,叫古涯山,而我却一直固执地叫它为古月崖。群山连绵,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秀气的小丛灌木,于蓝天下高耸山巅。每个生命,都有它生存的地方,于旷野,于山岗。
约上几个朋友,一大早就到了集合地点,跟着大部队朝古涯山出发。古涯山是永泰福清闽侯三届交界处,为十八重溪与一都溪的分水岭。山中有天然清泉,汩汩不竭。沿溪边小径前行,一路溪水潺潺,山花烂漫,芳草如茵,蝶蜂悠然。过溪,上山。连绵青山秀气,远处有云雾缭绕。阳光升起,天空青黛。山间行走,有大片的果园,桔子枇杷满山都是。林间空气清新,呼吸畅快。心情愉悦。拿着相机,不停的拍摄。溪流、山涧,花儿、蝴蝶,果园,摘果子的笑脸,都定格成一副美好的画。
一路行走,步履轻快。沿着土山路渐行渐高。直至近山顶处有一巨型南瓜,惟妙惟肖,站在南瓜石上,眺望远处,群山巍峨,天空悠远,心胸开阔。南瓜石附近一片平地,有间道观,住一道长。道观是旧时的土屋造型,一眼望去,以为是间农家。走近,方才发现,一个大香炉摆在门前的石柱上,而大门上挂着一个牌匾,写着金瓜石仙君殿,方才知道是间道观。道长很热情地为我们烧水泡茶。他告诉我,这间道观盖了二十多年,想来,是道长自己看透了这红尘,孤身一人来到这荒山野岭,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居几十年吧。
从道观后山一条小路一直上山,抵达古涯山最高峰。整座山是一片草场,气势恢宏。而站在山顶,看这片草场,更是开阔。满心自豪。远处,连绵山脉峰峦起伏,重岩迭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崖上有一片岩石,遮住阳光,一群人挤在一起,休憩,喝水,吃东西,谈笑声风。
下山从草场的另一头下。这边刚烧过,到处可见烧焦的痕迹。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次可真是切实体会。这次下山的路程有些艰险,因为爬得高,下山也更为困难,沿溪涧走,岩石险俏。四个小时的下山路程,让膝关节疼痛不已。
穿过大片的枇杷园,抵达东山村,休憩。坐上车到相距一公里坐落于村东隔溪的山腰间的东关寨。据说,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当地何姓家族兴建,三代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建造完成的防盗建筑。
沿台阶拾级而上,在第一个拐角处立着一块石碑,题着东关寨三个大字。石碑背后是东关寨的说明。
走进大门,是一片宽阔的石铺埕地。周边高墙耸立。有个美女坐在高墙上,让同行的朋友拍摄,笑颜如花。转身走上埕中的阶台(自南向北历阶而上15级,折向东5级就进入寨门)。据介绍,寨从东向西,依山势高下而建,层层递升,平面呈长方形,宽55米、深76米。寨墙基坐和墙体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10米左右,坚牢壁立,气派非凡。石墙之上再筑土墙,墙上开窗和小孔。孔口外向狭窄,内向宽大,供了户、观察寨外动静,或提供投射利器和射击使用。第一进双层楼房,背倚寨墙,坐西向东(内向),面对厅堂。构架为穿斗式,用通柱(楼上下层支柱只用1根),又坡顶,前坡向内出檐,后坡覆盖寨墙,正脊为鹄尾。楼上下均为5开间。楼下一瞬间为寨门通道,前廊既接连前院披舍,也通连左右别院。楼后与寨墙门架设廊道,宽近2米,沿寨墙内向环绕全寨,配以寨墙上开的瞭望(射击)孔,用以防御外来盗贼。
走进寨门,望见类似四合院的阁楼,条条柱子有规则的排列,支撑起一列列楼房,那些柱子已经静默了几百年,此时,望见的只是它们老去的容颜,蛀虫爬过,雨水湿过,腐朽的气息缠绕,但它们依然岿立不动,静静流淌历史。鲜红的对联带着喜庆的味道,为这古老的楼房带来生命的气息。石铺的庭院,造型与传统的建筑相同,左右边是回廊走道,围成天井,院正中与左右廊房都设有石阶,供登厅堂。厅堂、门楼房、左右廊楼构成第一井,组成单元小区,既封闭又与左右前后通连。很多人拿着相机拍照。几个中年妇女坐在柱边剥着小笋,有游客与之交流。看样子这里依然住着很多居民。
二进据说为寨的中心点,门墙紧靠前厅堂后井,正中有石阶3级,上有覆龟亭雨盖。门墙檐下施彩绘、粉墙。正厅堂为6柱5开间,前为廊后为堂。堂前游廊两端设门通左右别院。并通向南、北寨门(侧门)。堂后有高墙阻断第三进后楼院。二井厅堂前有左右披榭、回廊。除了长辈住房外,还是全寨举办婚丧庆典的场所,是全寨集中活动的中心。
走到最后面,是一面墙,抬眼便是巍峨的山以及露出的一角天空,看得出来,整个寨子是沿山而建的。转到左边,穿过破旧的木门,看见同样结构的楼院,双层楼房,独成院落,坐东向西,结构与前大门楼相同,5开间,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楼前左右也是双层楼,与正座楼房上下均通连。中间是个小庭院。有两个小女孩在那打闹。右边的房前,有个妇女正在整理枇杷,小小的屋子放着好多筐,又黄又大,看样子今年是个丰收年。楼下前回廊与左右别院相通。楼上后廊与寨墙间也设有廊道、瞭望(射击)孔。
走过每个别院,结构类似。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寨厅堂、楼房,累计99间,寨门除正面西大门外,还有两侧(南、北)寨门。寨门为石枢木板门,板门用重阳木制成。门顶有注水孔,用以注水护门以防火攻。寨内尚有泉井1口,终年供水,大旱不竭。
观完整座建筑,可看出寨子的规模结构严整,主从有序。寨体坚固实用,既便于生活,又便于全寨防火、防匪。不过,经历多年的风雨,这些土木结构的建筑已经开始腐朽,处处可见柱子墙壁被磨损的痕迹,千疮百孔的样子让人感慨。
坐上车,东关寨在暮色中渐渐远去。那些展现于前的久远历史如画般也在墨色中悄悄隐去。从山林中穿过,从历史中走出,回归城市。我们依然是一群走在迷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