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班会教案 >浅谈高职德育问题研究

浅谈高职德育问题研究

情念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关于高职德育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在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德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德育机构完备,但协调欠缺;德育目标明确,但对学生人格发展重视不够;德育体系虽然形式上完整,但实效性低下。

1.调研结果分析

1.1政治理论课学习目的明确但实效性较差 1.2德育工作机构健全但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德育工作机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5.3%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很满意或满意,对于学校的争先创优制度有19.3%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很有必要、公正或很公正,75.6%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流于形式或需要改革;有19.4%的学生认为学生会是学院的附属机构,有15.7%的学生认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51%的学生对学院心理咨询工作不满意,认为心理咨询机构不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对机构根本不了解。

1.3社团活动丰富但针对性较差 1.4德育工作队伍庞大但素质参差不齐

德育工作队伍包括思品老师、任课老师、专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团支部、团委、学生工作的人员,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有83.3%的学生对上过课的每一位老师都认识或大部分认识;有48.5%的学生会主动同上过课的老师打招呼;但有43.3%的学生觉得辅导员不经常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遇到各种问题或烦心的事时,只有4.6%的学生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倾诉,53.6%的学生会主动找同学倾诉。

1.5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缩影。在被调查中,47.5%的家长认为精神鼓励对子女的成长比物质条件更重要,42.1%的家长认为精神鼓励与物质条件应二者兼顾,只有10.4%的家长认为应视情况而定;在子女上大学期间应着重提高哪些方面能力的调查显示,84.3%的家长认为应着重知识积累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做人能力三者兼顾,强调单独提高知识积累能力的占5.1%,提高操作能力的占5.1%,强调做人的能力的占5.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培养的目标与社会期望基本一致。

1.6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德育在学校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缺乏科学性,一是评价的内容不全面,只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课成绩的鉴定,缺乏对学生思想发展状况、分辩是非善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二是评价结构不合理,理论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的考核比重偏大,而对学生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等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因素考核太少;三是评价方式不科学,德育评价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或辅导员),学生自身参与较少,由此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2.对策

2.1构建高职德育体系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根本。以职业为中心,确定高职德育目标,突出高职德育内容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公民意识及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为着力点,创造健康活跃、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外德育基地建设要有明确的目的,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理论上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学生自觉道德行动的有效途径。

2.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突出政治理论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所确定的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为主,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过程中,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工作实际,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理论课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

2.3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遵循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尽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服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应做到全员育人。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建设立体德育网络,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2.4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湛、乐于奉献、比较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使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的言行可以在学生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全面提高辅导员、专(兼)职班主任队伍素质。学生管理部门要严把辅导员、专(兼)职班主任的聘用关口,定期培训,鼓励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

2.5建立德育评价科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目标需要德育体系及考核办法要有新的突破,要以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为评价主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定期的联络沟通制度,针对影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环节,即平时表现、课程成绩、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的实际状况建立德育修养档案。分学期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日常行为的合乎规范性、心理素质等作出评价,毕业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并指明修养的不足与方向。通过德育修养档案的方式来激励和鞭策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了解学生在校真实的道德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已修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白走上社会后努力的方向。